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西藏特产研究所X红河谷藏红花|一条鲜花盛开的“致富黄金路”

你知道吗,盛名于外的西藏藏红花,其实并不姓“藏”。受限于本土气候与生产技术等多方原因,一直以来,西藏从未能真正量产过藏红花。但自2017年以来,短短数年的时间,西藏不仅拥有了真正原生原产的西藏藏红花,获得全世界最高级别的瑞士SGS食品安全认证,更将藏红花种植发展为极具规模化、标准化的西藏本土特色产业。今天,当我们站在江孜县成片的藏红花种植基地上,沐浴着高原凛冽的长风,100万株“红蓝之花”在这个秋获的季节,又竞相绽放在雅鲁藏布江支流的年楚河畔,如一群风姿婀娜的芭蕾少女,摆动着淡蓝色衣裙灵动摇曳,美艳夺目。6年时间,日喀则江孜县从“西藏粮仓”再次蝶变,成为世界最优藏红花原产地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全国第一大藏红花种植基地。这条鲜花盛开的“致富黄金路”背后,却有着更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藏红花喜温怕热、较耐寒。西藏江孜全县整体地势南北高,中西低,处于年楚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年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且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全年无霜期短,适宜的气候条件能更有效提高藏红花药用价值,而江孜年日照时数3189.9个小时的充足日照时长,则为藏红花球茎生长发育提供了有效保障。其次,藏红花的生长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极为严苛,藏红花每年6-10月份,种球开始自由发芽,集聚能量,气温的升高更有利于加速种球生长进程。江孜县近20年来,整体气温呈增长趋势,对藏红花培育发展较为有利,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期间,藏红花球茎开始抽芽,此时间段,江孜平均气温正好处于7℃-12℃之间,完美地契合了藏红花5℃-15℃的生长需求。

与此同时,藏红花具有喜滋润、怕渍涝的特点。藏红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并非水分越多越好,雨水缺失会影响藏红花的发根和出苗,且在藏红花生长期间,需要松土适时浇水,长期保持田间土壤的湿润度,以此保障藏红花球茎的壮大,但过大的湿度,又易导致球茎腐烂,江孜地区虽年降水量较为稀少,但丰富的水能资源与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却也只是发展藏红花产业之路的沧海一粟。江孜地区的海拔高度、气温变幅与降水条件、气候条件等,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的确更易培育出优质的藏红花,但藏红花的土肥、灌水及栽培管理等技术型难题,对藏红花品质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多年来西藏始终无法成功培育藏红花的主要原因。但好在,有问题,就会有答案。2016年6月份,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抵达西藏日喀则,西藏无藏红花的千年历史,也随即迎来了全新的曙光与崭新的篇章。

作为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的五个县之一,江孜县在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援藏也需要理念的引领,为了准确找到契合江孜发展的致富道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们抵达江孜后,便马不停蹄的走访了江孜全域19个乡镇,155个村居和100多个产业点。援藏干部小组很快便发现了政府投资帮助各村建设的“红河谷农业示范园区”内众多大棚温室的利用效率与现代化程度较低,甚至很多都属于空置状态,迫切需要先进的技术普及与技术支持。

这为援藏干部小组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发展思路,如何更好地利用援藏投资新建的示范园区设施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或将成为带动江孜发展与群众脱贫的致富密码。这些启发,让援藏干部小组很快就找到了江孜发展思路,提出农业园区可通过种苗、技术培训和蔬菜销售等带动江孜19个乡镇,若干个辐射点的“1+19+X”发展模式,其中“1”为红河谷园区,“19”则是全县19个乡镇,“x”为区域内若干个辐射点,并产生了发展藏红花这个具有高附加值产业的灵感。

红河谷农业示范园区由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团队规划设计,于2014年完成建设。第八批江孜小组进藏后,投入4600万援藏资金,打造红河谷园区二期项目,进一步拓展红河谷园区引种、孵化等新功能,其中藏红花繁育基地投资3000万元,建设2.2万平方米的藏红花种植智能温室,于当年8月份投入使用,成为西藏唯一的藏红花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

2016年,红河谷园区二期项目得到上海企业家郑安平的全力支持,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第一批8000颗藏红花种球在示范园落户,一切进展顺利,援藏干部小组对江孜群众致富有望的喜悦还未消散,却在藏红花的“大病一场”下被扑灭。原来,藏红花种球生了“白叶病”,成片的藏红花叶片的叶型出现扭曲、黄色条斑,且植株矮化,这将导致藏红花花型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甚至不会开花,更严重的是,一旦植株染病便难以根治,并且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病株种球会逐年变小,失去价值。援藏小组为不影响健康种球生长,只能把这些生了病的种球剔除,这让刚刚起步的藏红花产业扶贫之路,一夜间就损失几十万元!

在充分汲取教训后,援藏干部小组与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地从全国请来藏红花种植技术人才,手把手教授当地群众种植技术,但好景不长,高海拔缺氧环境让赴藏的技术人才难以长期坚持,纷纷离去。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工作,藏红花种植管理的任务又落到了江孜县本地农业种植方面的“土”专家们身上,以维持日常的种植管理。

在上海援藏干部和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坚持与努力下,陆续攻克了藏红花高原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技术难关,克服了艰难的产业打造之路,繁育试验获得了成功,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高原种植标准和技术,与内地产品相比,这些西藏原种养分足、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更为明显,重量平均比内地种球重约三分之一,采摘的藏红花营养物质含量甚至比伊朗等原产地还要高出5至8倍。根据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权威检测结果显示,江孜藏红花的苷1、苷2含量超过国外顶级藏红花产品的12.5%!的种球剔除,这让刚刚起步的藏红花产业扶贫之路,一夜间就损失几十万元!

在充分汲取教训后,援藏干部小组与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地从全国请来藏红花种植技术人才,手把手教授当地群众种植技术,但好景不长,高海拔缺氧环境让赴藏的技术人才难以长期坚持,纷纷离去。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工作,藏红花种植管理的任务又落到了江孜县本地农业种植方面的“土”专家们身上,以维持日常的种植管理。在上海援藏干部和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坚持与努力下,陆续攻克了藏红花高原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技术难关,克服了艰难的产业打造之路,繁育试验获得了成功,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高原种植标准和技术,与内地产品相比,这些西藏原种养分足、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更为明显,重量平均比内地种球重约三分之一,采摘的藏红花营养物质含量甚至比伊朗等原产地还要高出5至8倍。根据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权威检测结果显示,江孜藏红花的苷1、苷2含量超过国外顶级藏红花产品的12.5%!

谁能想到,曾经最不被看好藏红花种植的西藏,产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藏红花。最终,首批种球以12000株成活的数量,一举打破了西藏不产藏红花的历史难题,并随之开启了属于西藏红河谷藏红花的产业发展之路。

首批藏红花种球试种成功后的第二年,又从内地引进了45万颗优质种球。2018年,上海援藏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资金将藏红花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以上,并启动原产地证书和原产地标记办理工作,布局打造全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以藏红花食品、日用品、药品研发及精深加工为主的藏红花产业链,带动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从此西藏不仅完成了藏红花产业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更一举完成全产业链组建与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发展,为江孜人民群众铺出一条鲜花盛开的致富“黄金路”。

经过数年发展,江孜藏红花基地已发展为江孜县占地近200亩的脱贫攻坚拳头产业,上海援藏精准扶贫的精品工程,基地内打造了近70000㎡;连栋种植温室,2530㎡;藏红花育花智能PC温室,200㎡;日光温室,温室内均配备农业物联网系统、自动灌溉系统、微雾降温增湿系统、通风系统、保温遮阳系统,温室智能化程度较高,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于2018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 “国家级星创天地”,2019年,又全面上线全程溯源系统,一跃成为全世界首家拥有区块链溯源系统的藏红花产业发展企业,同年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称号,打造了“帕拉庄园”品牌,其江孜藏红花和藏红花蜂蜜均获得全世界最高级别的食品安全认证–瑞士SGS 认证,产品受到海内外客户争相热捧。2020年又陆续进行了ISO9001和GAP体系认证培训,再次提高了藏红花种植水平和蜂蜜质量体系建设水平。

藏红花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充分带动了江孜本地118户建档立卡户灵活就业,人年均增收1500元。蜂蜜加工厂投产以来,已带动130户丧失劳动力的贫困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2000元/年。截至2022年,江孜藏红花产值已高达600万元,蜂蜜产值达1000万元,并着手筹备进入藏红花大规模精深加工领域,争取努力把江孜藏红花打造成江孜、日喀则的一张全新名片,把江孜变成真正闻名全国的藏红花之乡。

如今,作为西藏最大藏红花产业基地,面对全新的产业蓝图与企业发展新目标,西藏红河谷藏红花已正式加入地球第三极品牌行业协会,协同双方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换,着力全面推动西藏藏红花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为西藏特色产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先进模板,与西藏人民在鲜花盛开的“黄金致富路”上,共同助力西藏早日实现“藏货出藏,品牌兴藏”之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