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 朱亚成)
摘 要: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党中央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之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作用机制、主要困境、实践路径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体现在新动能、新产业、新要素、新模式四个方面,具体为创新驱动,激发体育科技增长新引擎;跨界融合,催生体育科技新兴产业群;数据赋能,提升体育发展智能化水平;创新引领,重塑体育产业生态与模式。但也存在技术转化挑战大,创新应用难落地;产业融合待深化,科技支撑显薄弱;人才短缺成瓶颈,智力支持待加强;资金筹措遇难题,持续发展缺保障等现实挑战。鉴于此,提出加强技术转化机制,确保创新应用顺利落地;深化产业科技融合,强化体育科技支撑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增强体育智力支持力度;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保障体育科技持续发展等实践路径。
关键词:体育科技创新;西藏体育科技;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格局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在高原地区,体育科技创新不仅关乎体育事业的进步,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2月22日,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正式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落实科技助力工程,为体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了以创建高原健康与运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全面加强体育科技人才队伍、器材设施建设、科研课题研究与利用、体育科技合作与创新等多方面的建设,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服务体育发展的能力。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西藏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新质生产力在高原地区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场。然而,高海拔环境也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表现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在这一特殊环境中,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推广适宜高海拔地区的科学健身方法,制定科学健身指南,不仅关乎高原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更对提升高原体育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项目制胜规律、科学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训练监测、运动创伤防治和营养恢复水平,为西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科技创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2]。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同时,体育科技创新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体育器材制造、运动营养品研发、体育旅游服务等,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以及前景展望。通过对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揭示其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明确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作用机制的剖析,揭示体育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现实困境的梳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通过前景展望,描绘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美好蓝图。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对西藏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高原地区的培育与壮大贡献绵薄之力。
1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西藏,这片神秘而壮丽的雪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西藏体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展现出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特地位。随着国家对体育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西藏自身在高原体育、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深厚底蕴,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已具备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近年来,西藏在体育设施建设、竞技体育水平提升、全民健身活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西藏还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积极探索体育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1.1 科技资源汇聚,创新体系初成
西藏作为高原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西藏体育科技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资源的汇聚,成为推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西藏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纷纷加大在体育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资源体系。这些机构和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还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他们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不断推动体育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另一方面,随着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和溢出效应开始显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西藏体育产业不断升级转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体育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发展。此外,西藏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体育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这种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为西藏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体育产业兴起,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西藏逐渐兴起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查阅的数据,2024年我区体育旅游收入达35亿元,同比增长6.2%,体育消费也日益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传统的体育竞技到现代的体育休闲,从体育健身到体育旅游,体育产业在西藏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西藏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包括高原训练基地、户外运动场地等。这些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升级,西藏体育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这种市场需求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西藏体育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体育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体育品牌不够响亮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这也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4-5]。此外,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旅游也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可以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和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高原体育的魅力。这也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1.3 传统体育深厚,文化底蕴丰富
西藏拥有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赛马、射箭、赛跑、摔跤、赛牦牛、抱石头、藏棋等体育活动都是藏族民间代表性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蕴含着丰富的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西藏传统体育项目如射箭、赛马、摔跤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这些项目不仅承载着西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也体现了西藏人民的勇敢精神和智慧。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对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等改造,提升其观赏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传承。二是西藏传统体育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将这些价值与现代健身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西藏特色的健身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可以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三是通过科技创新还可以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记录和传承,可以避免这些项目因失传而消失。同时,也可以将这些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其提供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环境。
1.4 政策环境优越,创新驱动明显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6]《西藏自治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7]等,这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鼓励和支持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一,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体育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体育科技领域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这些政策措施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其二,西藏自治区政府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也提升了体育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其三,西藏自治区政府还加强了对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也推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比较优势
西藏,高原特色鲜明,科研资源丰富,成为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西藏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显著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紧密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在此背景下,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以期为推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1 高原特色鲜明,科研环境得天独厚
西藏以其独特的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科研环境。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以及高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体能和竞技水平的影响,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西藏,正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首先,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揭示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变化规律。这不仅对高原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高原医学、高原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通过科技创新,西藏可以进一步挖掘高原环境的科研价值,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进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其次,高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体能和竞技水平的影响研究,可以为高原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通过科技创新,西藏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此外,西藏高原特色还为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8]。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将高原特色与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相结合,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和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高原体育的魅力。
2.2 科技创新活跃,成果转化效率显著
近年来,西藏体育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不仅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实现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这得益于西藏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西藏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提升了体育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这些平台和团队不仅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还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他们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不断推动体育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另一方面,西藏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了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也提升了体育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例如,在高原运动训练领域,西藏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体能和竞技水平,也为高原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这些科技成果还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中,推动了这些业态的快速发展。
2.3 产业融合紧密,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这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些新兴业态不仅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一,西藏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体育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促进了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体育旅游领域,西藏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和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高原体育的魅力。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为西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二,西藏通过科技创新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例如,在户外运动领域,西藏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高原环境的户外运动项目和装备。这些项目和装备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户外运动的需求,也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这些新兴业态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户外运动装备制造、户外运动培训等。其三,西藏还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这种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体育产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9-10]。
2.4 政策扶持有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鼓励和支持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一,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体育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体育科技领域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这些政策措施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第二,西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措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也提升了体育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第三,西藏自治区政府还加强了对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也推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3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在高原之巅,西藏正以体育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西藏体育科技无与伦比的科研优势,而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数据赋能与模式创新,正成为引领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从高原运动训练的智能化提升,到体育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再到体育发展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体育产业生态,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提升了体育科技的水平和效能,更为西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揭示其背后的动力源泉与广阔前景,为西藏乃至全国的体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3.1 新动能:创新驱动,激发体育科技增长新引擎
创新驱动是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11]。在高原环境下,体育科技的研发和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无限机遇。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西藏正逐步构建起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体育科技增长新引擎。以拉萨市城关区高原体适能健身中心为例,该中心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积极做好相关科研工作,将高原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推动更多科研成果服务于群众。该中心通过联合全国多领域专家,针对超高海拔地区常驻居民身体健康保障和进藏人员高反干预等课题,开展跨界科研,相继在地方、国家以及国际顶级核心期刊发表成果论文,并研发了高原健康管理系统。这一系统通过智能监控设备,能够更精准、便捷地监测身体质量、血压、血氧等健康指标,保护高原人体健康。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高原居民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也为体育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西藏还在高原运动训练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通过科技手段对运动员进行体能和竞技水平的监测和评估,为高原运动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为体育科技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2 新产业:跨界融合,催生体育科技新兴产业群
跨界融合是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又一重要机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体育科技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12]。在西藏,这种跨界融合正在催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体育科技产业群。以体育旅游为例,西藏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体育与旅游紧密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和线路。如中国西藏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等赛事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和观赏,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些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体育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此外,西藏还在户外运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跨界融合成果。通过科技手段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研发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适合高原环境的户外运动项目和装备。这些项目和装备的应用,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户外运动的需求,也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些新兴的体育科技产业群的形成,不仅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3.3 新要素:数据赋能,提升体育发展智能化水平
数据赋能是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又一关键要素[13]。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西藏体育科技的发展中,数据的应用和赋能正逐步成为提升体育发展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以西藏大学理学院为例,该学院积极组建天文学科,利用青藏高原在地基对空观测中的得天独厚优势,为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该学院还积极探索将气象数据与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建设数据深度融合,推动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为体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此外,在体育赛事的举办和管理中,数据的应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手段对赛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为赛事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为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数据赋能的推动下,西藏体育科技的发展正逐步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3.4 新模式:创新引领,重塑体育产业生态与模式
创新引领是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归宿[14]。在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和数据赋能的推动下,西藏体育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重塑。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体育产业生态的优化和升级上,更体现在体育产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上。以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例,西藏正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体育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这种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体育产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在体育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中,西藏还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体育产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平台;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打造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生态圈等。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为西藏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外,在体育产业的创新和转型中,西藏还注重培养和引进体育科技创新人才。通过设立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体育产业的创新和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也推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4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挑战
西藏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体育科技创新的沃土。然而,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征途中,却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技术转化难度大、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人才短缺以及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如同一道道难关,考验着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韧性和智慧。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推动体育科技创新与高原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西藏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4.1 技术转化挑战大,创新应用难落地
技术转化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15-16]。然而,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中,技术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导致创新应用难以落地[17]。首先,技术转化的成本高、周期长。体育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长时间的试验验证,这使得技术转化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一些科技成果在平原地区可能表现良好,但在高原环境下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进一步延长了技术转化的周期。以高原运动训练为例,虽然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训练条件,但在运动训练科技的应用上,仍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高原环境下的运动训练科技研发成本高昂,且需要长时间的试验验证;另一方面,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在平原地区表现良好的运动训练科技在高原环境下可能难以适用,导致技术转化效果不佳。其次,技术转化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技术转化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和动力。这导致一些科技成果虽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但难以找到合适的市场应用和推广途径。例如,西藏某高校研发了一款高原运动训练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和身体指标。然而,由于市场推广机制不完善,该系统在研发完成后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导致技术转化效果不佳。
4.2 产业融合待深化,科技支撑显薄弱
产业融合是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然而,在西藏,体育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尚待深化,科技支撑显得较为薄弱。一是体育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在西藏,体育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两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相对较少。这导致体育产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以体育旅游为例,虽然西藏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但在体育旅游的开发和推广中,科技手段的应用仍然较少。一方面,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缺乏科技元素的融入;另一方面,体育旅游的服务和管理也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持。这使得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难以提升,也限制了体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有效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机制。这导致一些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也限制了体育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西藏某科研机构研发了一款高原运动训练辅助设备,该设备能够帮助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进行更有效的训练。然而,由于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该设备在研发完成后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该设备的研发成果也未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4.3 人才短缺成瓶颈,智力支持待加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其一,高端人才匮乏。在西藏,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高端人才难以引进和留住。这使得体育科技创新在高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以高原运动训练为例,虽然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训练条件,但在高原运动训练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中,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缺乏具有高原运动训练科技研发经验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其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有效的培养和引进机制。这导致体育科技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例如,西藏某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以及高原运动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体育科技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该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引进机制,该专业在人才引进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4.4 资金筹措遇难题,持续发展缺保障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资金筹措面临着诸多难题,导致持续发展缺乏有力保障。第一,政府投入有限。在西藏,政府对于体育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使得体育科技创新在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以高原运动训练为例,虽然政府对于高原运动训练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在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政府对于高原运动训练科技的研发投入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于高原运动训练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在西藏,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因素,社会资本对于体育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使得体育科技创新在资金筹措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西藏某科研机构研发了一款高原运动训练辅助设备,该设备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社会资本投入不足,该设备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该设备的研发进程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5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的先进生产力质态[18-20]。在西藏体育事业中,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还能通过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来应对。
5.1 加强技术转化机制,确保创新应用顺利落地
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西藏自治区政府修订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一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规定科研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比例不低于成果转化净收入的70%。这些政策为体育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创新平台建设。西藏在体育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拉萨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填补了西藏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白朗县、萨迦县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县,拉萨、日喀则、那曲、林芝等地建成国家级农业园区。此外,还建成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体育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最后,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例如,在高原体育训练中,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系列适应高原环境的训练设备和训练方法。这些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化,应用于实际训练中,显著提高了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成绩。2023年,西藏运动员在各级各类重大赛事中共获得52枚金牌、36枚银牌、46枚铜牌,这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成果转化。
5.2 深化产业科技融合,强化体育科技支撑体系
产业科技融合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西藏,深化产业科技融合,强化体育科技支撑体系,是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一,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22]。在体育产业中,科技创新能够引领产业创新,提升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西藏在体育科技方面积极探索与产业的融合路径,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二,产业升级与转型。体育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型的过程。西藏在体育产业中积极推进这一转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提升体育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其三,体育科技应用案例。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西藏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例如,2024年,西藏下达各级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助资金3.45亿元,新建了多个赛马场、体育公园、县级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等。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体育运动的便利性,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竞技体育方面,西藏积极实施“大心肺计划”“苗圃计划”,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攀岩进校园等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和竞技水平。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优秀的运动员,还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5.3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增强体育智力支持力度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增强体育智力支持力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是高端人才引进。西藏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然而,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西藏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西藏通过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利用人才交流洽谈会、校园招聘会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24]。二是人才培养体系。西藏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中央和各兄弟省市对西藏的人才援助,发挥援藏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区内培训和经验传授,提升本地科技产业人才的素质水平。同时,西藏高校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在体育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西藏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和科研攻关。例如,西藏登山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山向导,他们在登山探险和户外运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旦增是西藏高山向导户外探险公司的创始人,他多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等高峰,并带领队员成功登顶洛堆峰。这些人才的培养为西藏体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4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保障体育科技持续发展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中,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保障体育科技持续发展,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多元化融资渠道。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解决资金问题,西藏积极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资金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第二,政府引导资金。近年来,西藏政府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管理新模式,集中有限创新资源,攻克核心关键和“卡脖子”技术。例如,2023年,西藏共带动各类科技创新资金6748.86万元,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第三,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西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参与体育科技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例如,拉萨高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资源共享、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服务,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体育科技项目的融资方面,西藏积极探索通过风险投资、众筹等方式筹集资金。例如,一些体育科技初创企业通过风险投资的支持,获得了研发资金和市场推广资金,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发展。同时,一些体育科技项目还通过众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公众的关注和支持,筹集了所需的资金。
6 西藏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景展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5-26]。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体育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西藏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西藏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各项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7]。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西藏体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体育产业的格局。在西藏,体育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更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28]。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西藏体育产业正在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赋能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1 西藏体育科技革新,加速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西藏在体育科技革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西藏体育协会组织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为改革方向,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组织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西藏自治区级体育组织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结合实际,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鼓励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方式,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还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西藏自治区体育总会通过购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了公共体育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西藏还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如自治区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这些赛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西藏还加强了与国内外体育科技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体育科技成果和人才,推动了体育科技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西藏体育科技的整体水平,还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2 智能技术融合体育,推动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西藏在智能技术融合体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其一,西藏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对体育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通过智能设备对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科学的训练指导,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同时,智能技术还可以为体育场馆提供智能化管理,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西藏的一些体育场馆已经引入了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实现了场馆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这些智能化设施不仅提高了场馆的运营效率,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观赛体验。其二,西藏还积极推动智能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智能体育赛事等新兴业态。这些新兴业态不仅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例如,西藏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健身器材等智能体育装备,这些装备不仅具有更加精准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功能,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服务。这些智能体育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不仅提升了体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还为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6.3 绿色健康理念引领,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
绿色健康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的重要动力[29]。西藏在绿色健康理念引领下,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30]。首先,西藏加强了对体育产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体育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环保监管和治理,推动了体育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例如,西藏的一些体育赛事活动已经开始采用环保材料搭建赛事场馆和设施,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这些赛事活动还积极推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环保理念,引导观众和参赛者共同参与环保行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次,西藏还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绿色体育旅游品牌。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西藏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发了徒步、骑行、攀岩等户外体育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还可以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这些绿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广,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西藏还积极推动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倡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6.4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助力新质生产力飞跃提升
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是推动新质生产力飞跃提升的重要支撑。西藏在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新质生产力的飞跃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31]。第一,西藏加强了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对接和合作,推动了创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创新成果和人才,推动了西藏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例如,西藏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西藏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为新质生产力的飞跃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西藏还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和市场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飞跃提升提供了重要动力。例如,西藏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这些企业还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此外,西藏还加强了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创新文化的培育。通过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优化了创新环境,激发了创新活力。同时,西藏还积极倡导创新文化,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为新质生产力的飞跃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22,(3):1-13.
[2]朱亚成.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概况与历程回顾[J].四川体育科学,2024,43(4):1-17+24.
[3]朱亚成.新质生产力赋能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挑战与路径[J].西藏科技,2024,46(9):37-43.
[4]马振川,杨祥全.新质生产力赋能民俗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4,(12):98-103.
[5]崔佳琦,王文龙,邢金明,等.新质生产力赋能竞技体育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4,38(4):111-122.
[6]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J].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20,(11):9-13.
[7]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区发改委,区教育厅,等.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8-11][2025-03-27].https://sport.xizang.gov.cn/zwgk/zcfg/202308/t20230811_370560.html.
[8]朱亚成,季浏.西藏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PEST分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205-212.
[9]王倩倩,陈强,荣俊美,等.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架、实践特征与风险应对[J].科学管理研究,2024,42(6):2-11.
[10]吴家睿.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科普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12):2011-2015.
[11]朱春艳,李东洺.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6):15-20.
[12]黄谦,史浩男,王启隆,等.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科技创新的交互促进机理及实践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41(2):150-158.
[13]褚希伟,王婧卜.数据要素集聚、科技创新与数字新质生产力[J].商业研究,2024,(5):1-9.
[14]韩斌,李清文.因地制宜发展西藏新质生产力[J].新西藏(汉文版),2024,(11):49-50.
[15]张新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4,(4):20-26.
[16]杜传忠,李钰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1):100-109.
[17]刘冬梅,杨瑞龙,朱旭峰,等.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24,(3):1-5.
[18]李修远,马知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战略重点与推进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24,42(6):21-29.
[19]张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8):27-33.
[20]宁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党建,2024,(7):12-14.
[21]刘晨,李睿婕.科技创新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中国科技论坛,2024,(12):44-54.
[22]蔡湘杰,贺正楚.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J].当代经济管理,2024,46(10):1-14.
[23]刘冬梅,杨洋,李哲.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理论基础、历史规律与现实路径[J].中国科技论坛,2024,(7):1-7.
[24]高嫣.西藏科技场馆科普能力提升及科普人才培养对策探究[J].西藏科技,2024,46(8):31-36+48.
[25]毛明芳.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理、瓶颈与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4,(5):10-16.
[26]李钢,王琦.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2024,(4):24-34.
[27]朱亚成.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及经验启示[J].西藏研究,2021,(5):153-160.
[28]朱亚成,季浏.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引领西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J].西藏研究,2020,(6):9-18.
[29]欧阳日辉,李晓壮.科学数据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典型案例与发展策略[J].科学管理研究,2024,42(6):61-71.
[30]尹君,王小丹,雷鸣,等.科技支撑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西藏发展论坛,2024,(3):85-90+98.
[31]王小彬,张震.新质生产力赋能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构想[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5):1-7+153.
【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体育实践70年研究》(项目编号:21MDZGGCD01)阶段性成果。作者朱亚成系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主持人、《四川体育科学》编委兼外审专家,主要从事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研究。】